跳到主要內容區
 

《塞尚、大師們、與我》尤昭良新書 藝術、哲學、與跨文化的深度探索

撰稿:秘書室

吳淑芳校長(前排右3)親臨發表會並與作者尤昭良(右4)暨來賓們合影

  (台北,2025年3月28日)—— 教育與藝術工作者尤昭良副教授最新的中篇小說《塞尚、大師們、與我》CÉZANNE, MASTERS, AND ME中、英文版於3月28日在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圖書館舉行新書發表會,來自學界、藝文界的貴賓,以及熱愛藝術與哲學的讀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藝術、哲學與跨文化交融的盛會。

小說創作的緣由

    發表會上,尤老師分享了他將學術研究改寫為大眾小說《塞尚、大師們、與我》並英譯的過程。他指出,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現代繪畫之父」塞尚的創作思維與同期著名哲學家柏格森的思想有著深刻的相似性,但由於塞尚在競爭激烈的畫壇中有意保持私密,以及隨著柏格森思潮後來的爭議與淡出,導致這一觀點以往僅受到極少的關注,現存文獻鮮少,研究難以進行,曾使得他長期處於焦慮中,直到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沈清松講座教授的指導才安心進行,並於2002年順利完成博班論文。畢業後再進行半自傳式中文小說書寫(原名「塞尚密碼」),2024年英譯與精修後改為現名。

隱藏於畫作中的哲學線索

    小說主角、中年轉業進修的尤謝謝 (諧音意指: 中文「感恩」、台語「興旺」、法文「追尋」)在藝術探索的旅程中,發現塞尚真實的兩幅畫作——作於1896現藏於巴黎奧賽美術館的《Gustave Geffroy 肖像》與畫於1899現藏於小皇宮美術館的《Ambroise Vollard肖像》均含有塞尚知名的三種圓體: 「圓柱體、球體、圓錐體」(註: 象徵「身心一體」),而且,構圖中隱藏著三種柏格森哲學的重要圖示:「蜆形」、「水平與垂直線」、「圓錐體」 (分別代表直覺、時空、與記憶感知)。

    甚至,更令人驚喜的是,塞尚竟二度巧妙地將柏格森的名字縮寫「H.B.」分別嵌入畫作中,而這二個重要圖證的首次發現看似簡單但絕非容易,也非同時。

    2002年,尤老師撰寫博士論文《塞尚與柏格森》時苦心發現上述《Gustave Geffroy 肖像》的左上角邊緣處藏有一個「H.B.」,距離作畫已有106年。

「H.B.」細部 與《Gustave Geffroy 肖像》,以及柏格森「蜆形」(虛線)示意圖。 胸口呈「圓錐體」代表「心」,「圓柱體、球體」在畫作底端,象徵「軀幹與頭顱」即「身體」,三者合為「身心一體」。

    但2024年,就在寄出小說英文定稿之前幾天,第二個「H.B.」竟在另一畫作《Ambroise Vollard肖像》的胸前翻領上驀然浮現,距今125年。這些並非杜撰的圖證為藝術創作、藝術史與哲學對話提供了嶄新的視野。

《Ambroise Vollard肖像》與「H.B.」細部。畫作四個角落與外套上的車縫線皆含有「水平與垂直線」。胸口呈「圓錐體」,「圓柱體、球體」在畫作左上角。

    尤老師表示:「這不僅是一場藝術與哲學的對話,更是對藝術與人生、現實與夢想的探索與創作。透過小說,我希望讓讀者感受到塞尚如何在孤獨中運用視覺語言轉化柏格森思想,奮力開創現代繪畫新紀元的真誠努力,並從中發現生命的交流與情感共鳴,以及東西方藝術與哲學心靈的借鏡與互通。」

 

尤昭良以基督教圖像的聖心與日常衣物上的紅心解釋二幅塞尚肖像胸口的「圓錐體」

從馬諦斯到杜象──塞尚的藝術傳承與柏格森思潮

    除了塞尚的創作奧秘,尤老師也略述諸多塞尚的後繼者,如野獸派、立方體派、未來派、奧菲派、達達派的代表們如何於世紀初各自運用柏格森哲學於精煉多變的風格。這便是他的論文續集《創造與變現: 現代繪畫的柏格森風》的主要內容。但他也強調藝壇的柏格森風只是一段熱潮的群體表現,並非絕對,更非藝術發展的全部。

    尤老師感謝塞尚等大藝術家們的創作激盪,以及眾前輩所積累的研究成果,促成這一美妙的藝術發現與書寫。小說的主角,儘管感覺自己像小說封面《玩牌者》裡那個旁觀的小孩,很榮幸參與其中並與大家分享。

溫馨時刻──多年好友與學生校友驚喜現身

    發表會現場除了思想的激盪,還出現了溫馨感人的畫面。尤教授七位逾五十年的老同學,以及兩位十五年前協助整理小說文稿的北護校友與其小孩,驚喜現身,共同慶賀新書發表,而教授的女兒也特別請假、擔任主持人。他們的到來不僅讓大家深受感動,也讓現場氛圍更加熱烈。許多來賓紛紛表示,這場發表會不僅是一場藝術、文化與哲學的交流,更是一場承載深厚情誼與世代傳承的聚會。

吳校長、尤昭良老師與哲學教授鈕則誠、暨二位曾協助小說編輯的北護校友們親切互動

讀者熱烈迴響,哲學、藝術與人生交織的啟發

    活動現場反應熱烈,許多讀者紛紛提問,討論塞尚畫作的解讀、柏格森哲學的影響,以及小說創作的時間、背景與心得。一位提問者表示:「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塞尚的作品,也讓我對現代藝術與哲學的互通有了全新的理解。」另位來賓表示: 「畫中象徵符號的哲學意涵賦予塞尚畫作全新的解讀層次。」

    哲學教授鈕則誠更高度評價:「這不僅是一場對藝術的理解,或個人生命歷程的記錄與反思,更是一次對人類智慧的深度回顧。」一位文字工作者評論道:「通過這本書,作者成功地將一個百年來被遺忘的藝術與哲學的重大聯繫重新呈現給現代的讀者群。」

    另一位讀者分享道:「本書不僅打破了藝術與哲學之間的隔閡,更引領讀者進入一場深刻的心靈探索之旅。藝術創作與文化、時代背景以及個人的經歷密切相關。」

北護大推動通識教育與藝文活動

    北護大吳淑芳校長表示,藝術不僅是創作的過程,更是觀察、思考與發現的歷程。尤老師在書中展現的,不只是對藝術的熱愛,更是一種對知識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當珍視與傳承的價值。透過尤老師細膩的創作筆觸,帶領大家追尋現代繪畫之父─塞尚晚年創作的秘密,相當精采,這不僅是一本小說,也為現代藝術的理解開闢了新的視野。相信這部作品將啟發更多學子與讀者,帶領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藝術的靈魂與智慧。

    北護大長期支持通識教育、跨領域學習、批判性思考與藝文活動,鼓勵學生在專業學習之餘,拓展人文與藝術視野,所以開設逾60門的通識微學分課程深受學生喜愛與熱烈參與。此次新書發表會正是學校推廣跨領域、跨文化與多元學習的具體展現之一,透過尤教授的研究與分享,讓更多人了解到藝術、哲學與人生的相互影響與啟發。

吳淑芳校長與尤昭良老師暨校內外嘉賓合照同賀

國際流通──中文版與英文版同步上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塞尚、大師們、與我》以中文與英文兩種版本先後發行,並經由「台灣學人出版網」(EHG Books)於亞馬遜全球流通,讓國際讀者也能一同探索塞尚藝術的深層底蘊與對現代繪畫的關鍵啟發。這不僅是對臺灣文學作品的推廣,也展現了臺灣藝術研究者在國際藝文領域的潛在影響力。

 

三民書局網路: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13662314

英文版:Cézanne, Masters, and Me,https://search.app/xpACwunij8Sjd1u69

亞馬遜作者專頁 https://www.amazon.com/author/calvin.yu

 

相關報導:

臺灣時報

Yahoo報導

etToday報導

影片簡介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