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式護理教育發源地 北護大文教大樓古蹟修復風華再現

撰稿:秘書室、總務處

(左起)王志雲理事長、李揚校長、楊玉惠司長、吳淑芳校長、陳慶和校長、高連蓮女士等貴賓、師長與校友共同見證北護大城區部文教大樓古蹟修復竣工

    您曾聽過臺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巨擘高而潘先生為護理教育,設計1960年代初現代運動思潮下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作品嗎?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文教大樓」,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同為潘師之作品,在108年獲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保護的不只是建築本體,還有臺灣悠久的照護歷史!

吳淑芳校長說明城區部文教大樓古蹟修復的再生,展現了學校承先啟後的使命與責任

    吳淑芳校長說明,城區部文教大樓曾是師生研究學習最主要的場域,也是學校照護專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無數護理與助產人才在此啟航,這裡乘載著學校成長的歷史軌跡,見證北護大對國家社會健康照護的付出、也凝聚無數校友們對學校豐富的情感。

    吳校長特別感謝教育部與其他各部會、臺北市政府支持、總務處團隊的辛勞,以及所有過程中付出的單位,北護「起家厝」歷經「一甲子歲數城區部文教大樓」市定古蹟,修復工程自111年底開始施工,建置無障礙電梯、修復西側立面遮陽板復舊、屋頂防水、教室等整修、南北外牆風貌修復、消防安全改善,以及展覽空間設置等工程。也特別保留了示範教室(練技術的示範教室)的天花板、鑄鐵窗與外牆等歷史元素,重開窯燒磁磚,以「修舊如舊」的精神,讓城區部煥然一新,猶如鳳凰浴火重生。

    吳校長特別感念文教大樓的設計者——建築師高而潘先生的精湛構思,高建築師被譽為「台灣現代建築之父」,很榮幸高建築師在北護大留下經典建築設計作品,並且很高興能邀請到高建築師的女兒——高連蓮女士,特地遠渡重洋從加拿大返台參與典禮,這份跨越時空的傳承,讓文教大樓的修復更添溫度與意義。謹向高建築師致上最崇高的敬意與感謝,也感謝高連蓮女士親臨見證文教大樓的再生時刻。

楊玉惠司長肯定北護大培育高齡社會所需長照、高照人才,以及護理師高考照率、就業率對社會的貢獻

    教育部技職司楊玉惠司長分享,北護大城區部座落於萬華區內江街,民國50、60年代出生的台北市民,許多都是由北護婦幼衛生中心接生的北護寶寶。嬰兒潮世代,培育護理助產學生教導產婦照護嬰兒知識,訪視社區宣導衛生觀念與實習。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高照等系所是友善照護高齡者的好朋友。教育部補助北護大成立「大健康產業創新研究中心」、「高齡精準照護人才培育基地」、「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等,培育學生實習照護病人術後恢復健康。北護於技職體系中長期位居護理學群第一志願,114年應屆畢業生護理師國考及格率97.35%,九成五積極投入護理職場,擔任健康照護守護者。鼓勵學校校區作最大利用,提供最好的服務。

王志雲理事長喜見北護大文教大樓將為社會提供更多學習資源

    校友會王志雲理事長表示,進得大樓,撫欄靜眺、摩娑桌椅,睹物思情,當年師生生活點滴歷歷在目,讓人深刻感受到這棟一甲子的建物,是許多校友對母校的重要精神與情感的連結。鑑往知來,對這段臺灣護理及照顧服務教育根源歷史的肯定,更象徵著對臺灣護理及照顧服務教育的延續與展望的使命認定。

知名校友陳玉枝女士與來賓分享北護大對國人健康推廣的重要性

    校友會陳玉枝顧問感謝嚴師出高徒,訓練學生專業不貳過與簡約樸素,老師傳授教學理念,於「示範教室」演示護理技術;同學在「模擬病房」打針的實操練習「皮膚試驗」等,得忍受被扎針,這不僅觀察病人表情,也互相擔任病人感同身受。老師將學生當女兒照護有加,聖誔節至校長公館滿滿的愛心與溫暖。學生待人都很有禮貌,曾經晚上出去看電影,戲院螢幕出現「點名了」,學生立馬衝回學校,足見與鄰近社區的良好互動。

高連蓮女士回憶慈愛優秀的父親高而潘建築師總是神采奕奕、求知探討、提攜後進,優雅紳士風範的氣質

十全十美的祝福

(左起)王志雲理事長、黃文經中心主任、李揚校長、吳淑芳校長、楊玉惠司長、王采芷副校長、陳慶和校長、高連蓮女士、黃俊清副校長、沈里通總務長

楊甯堯老師導覽介紹文教大樓古蹟修復細緻工法

陳美津校友返回母校回憶求學時的青春年華

北護大城區部文教大樓四樓「示範教室」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楊甯堯老師介紹古蹟修復工程,判定為古蹟的三個特色,例如1樓鏤空(底層排空)、開放樓梯間、垂直遮陽板。文教大樓是護理學校成立後,首批現代校舍為「護理教育」專門設計的教育空間(四樓專業教室群),見證臺灣現代建築發展的重要案例(現代建材與空間的引用),建築特色與歷史意義目前位於「城區部文教大樓」四樓「示範教室」之「文教大樓文物保留展示牆」。四樓整層包含了「視聽教室」、「實習病房」及「營養教室」等多樣教學機能,也特別保留了示範教室(練護理技術的示範教室)的天花板。

吳淑芳校長、王志雲理事長、方芳監事長、陳玉枝顧問、黃俊清副校長、王采芷副校長與校友合影

    北護大文教大樓古蹟修復後的空間,不僅適應當今教學場域的使用習慣,更增加空間靈活多元的使用情境,期望致敬曾經存在於此的現代化設計軌跡,並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本次空間修復,將過程中發掘的空心磚、鑄鐵窗、燈盒等特色文物及其歷史記憶釋出共享,展現當年建築技法與教學空間物件形式的特徵,一睹護理教育的歷史進程與歲月的痕跡。 展望未來,北護大正積極籌劃新大樓建設,在921震毀的內江街與康定路街角、原九層醫療大樓基地原址規劃興建「第二文教大樓」,以呼應超高齡社會趨勢,打造「智慧健康照護」專業人才培育的新「文教大樓」,持續推動北護大專業品牌向前邁進。

北護大城區部文教大樓八號牆:古蹟修復區

相關報導: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自由時報

臺灣時報

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