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永續發展與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教育部劉國偉次長頒獎、北護大吳淑芳校長上台受獎,與簡又新董事長合影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以「菌落境生–環保新時尚」和「青銀童樂.相伴慢老」榮獲臺灣永續能源基金會所舉辦之「2025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中「環境永續」及「社會共融」面向之雙銅獎項之肯定!顯示臺北護你健康365的大學,不僅關注全人健康同時也關心大自然環境的永續與健康。
北護大自2023年起成立「永續發展與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將永續發展視為”中長期校務營運發展及決策”重要一環,並透過 ESG 架構檢視校務管理作為,以達成大學永續經營之目標。在實踐校園永續發展過程中,北護大已制定了八大永續發展面向與策略;並於2023年起逐步制訂北護大淨零排放宣言和配合國家四大轉型策略提出落實方案,相關措施:推動永續教育、鼓勵創新研發、建置綠色校園、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落實節能減碳行動、強化綠色大學意象共六大主軸,來呼應臺灣 2050 淨零排放目標。而為使校園能達到上述目標、永續經營並營造綠色校園環境,也以安全(Safety)、安心(Security)、舒適(Suitability)、智能(Smart) 及永續(Sustainability)五大目標作為校園空間及景觀環境之管理主軸,朝向永續、共生、共好、共善校園邁進。
北護大2024年配合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生活轉型策略,推動淨零綠生活教育行動
為實踐綠色校園的永續,北護大推動了促進建築與環境共生共利,於學思樓推行「綠建築」設計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此項建築工程申請取得候選綠建築資格,並榮獲「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優等殊榮。再者,在校園營造上,學校也透過多層次街道綠化、帶狀空間的公共藝術來豐富校園景觀,雖身處都市但在北護大重視環境與生態永續致力下,北護大石牌校區約 7 公頃、綠覆率則達到 103 %,且全面禁用農藥及除草劑,所以徜徉遊走在校園間時常可以發現不少多樣化的生物,像是:圖書館後方即出現黑冠麻鷺、琵鷺在築巢,以及松鼠、五色鳥、水雞等蹤跡,成為都市叢林中的一抹難得風景。
北護大透過多項建設積極營造綠色校園環境,朝永續、共生、共好、共善校園努力
除上述外,為使北護大師生能具備更多環境永續知能,北護大也於2024年結合環境部計畫,於北護大跨領域學院開設「淨零綠生活專題實作」課程,從日常生活所需的飲食切入,推行永續教育來培育校園綠生活宣導種子。從消費選擇如何兼顧循環再生,開始推動低碳飲食觀念、傳遞淨零綠生活教育行動,並結合校內學生餐廳、北護大USR長年合作社區、雙北幼兒園,以及政府部門和國內綠色產業,攜手以「零浪費」、「循環共生」、「循環經濟」三大目標來建構低碳生活方式,進行種子師資培育和社區行動;總計共培育校內25名淨零綠生活種子,並於雙北地區觸及32所場域、897人次響應。
左圖: 結合音樂輔療與音樂律動,讓年輕學子與長輩一起「樂動」越快樂
右圖:共組青銀志工投入社區服務,透過青銀人力互助開拓社區活力資源
在社會共融面向中,北護大有鑑於我國人口呈現少子及高齡化趨勢下,老少世代間的接觸機會也因著社會變遷與家庭結構的改變而大為減少,扣接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開始呼籲各國發展”非血緣代間融合”關係,以迎接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故北護大積極整合校內四學院、12系所專業,積極推動青銀共融相關促進活動,透過青銀志工、青銀共創、老幼共學等策略推展社區服務,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高齡者(如:健康、亞健康、失能、獨居等)需求,提供多元的代間活動搭起跨世代間對話及互助合作的橋樑,促進跨世代交流並於社區注入青銀活泉,持續協助社區建置高齡友善與共融環境。其中像是有「結合音樂輔療與律動,讓年輕學子與長輩一起樂動越快樂」、「共組青銀志工投入社區服務,透過青銀人力互助開拓社區活力資源」、「發展老幼共學,讓長者的智慧成為幼童最好的教材,讓青銀童三代一起共學」及「守護長者健康,帶領學生設計趣味篩檢和照護闖關活動,讓健檢衛教也能成為一件有趣的事情」,北護大透過青銀童樂,彼此相伴、讓長者慢老,也讓臺灣社會能跨世代更共融,增加社會韌性。
左圖:發展老幼共學,讓長者的智慧與生命故事可以成為幼童最好的教材
右圖:守護長者的健康,帶領學生設計趣味篩檢和照護闖關活動
北護大吳淑芳校長(前排右2)、劉國偉次長、簡又新董事長等合影
相關報導: